课堂分享——一堂“价值观”心理训练课

发布时间:2022-09-23 11:14:57      
摘要:  敲完这个题目,忽然感觉心里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和家长朋友们进行分享。价值观,这个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总是有些高远的理念,却如此深切地...
  敲完这个题目,忽然感觉心里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和家长朋友们进行分享。价值观,这个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总是有些高远的理念,却如此深切地被初中学生们渴求着。说到这儿,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我们的课堂,在那里,在可爱的学生们身上,我体验着生命的价值观被如此鲜活而有力的呈现着。接下来我就以转述的方式,把这堂训练课的一些片段带给大家。
  为了大家能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我在开始转述之前,先把我们的训练课程体系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代。我们的这个课程体系是为初中学生设计的,它分为五个板块:自我认知和价值观、情绪能力训练、人际能力训练、学习能力训练,还有一个板块是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每个板块的训练设置大概是二十个课时左右。我们今天分享的这个内容就是第一板块的一堂训练课。
  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课程。
  课程开始之前呢,我首先给同学们呈现了一幅场景,什么场景呢?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在广场跪讨的场景,这个女孩看起来四肢健全,身体还算是健康的,在她面前铺有一张写满文字的纸,内容大概就是描述她的境遇有多么的惨,最后请求路人给予援助,而且表明她只接受现金方式的帮助。接着我们要向同学们展示路人的三种反应:一种给这女孩提供了现金上的帮助,另一种是不闻不问就走过去了,还有一种对女孩的行为很有情绪,会指责她年纪轻轻,有手有脚,干嘛到这儿来行骗呀,不学好。在不评判对错的前提下,我请同学们思考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路人们针对这个女孩的行为给出了不同的反应?思考之后,我给同学们引入了这样的一个认知,一个人他的外在的所有行为都是受内在的一个价值观所支配的。那什么是价值观呢?价值观就是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对周围的事物,它是对的还是错的,是善的还是恶的,所给出的一个评价、一个判断,正是这样的一个评价和判断它影响着我们在生活中的种种选择。接下来呢我邀请几个同学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那么努力的学习吗?有的同学说“我为了将来能够多挣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也有的同学说“我想成为学霸,我要好好学习,我将来要考航空大学,我要上天。”之后我又请几位同学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有的同学说了:“我喜欢和讲义气的人做朋友。”有同学说:“我喜欢和对我好的人做朋友。”还有的同学说:“我不喜欢和心眼太多的人做朋友。”通过这些同学们的分享,我邀请大家看到每一个人他的学习动机,他的交友动机,甚至他的行为动机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呀?对,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在所秉持的那个价值观是不同的,现在大家是不是有兴趣了解一下我自己那个价值观又是什么样的呢?
  接下来我们找一找自己的价值观吧。我先是在黑板上写下了二十个词语,比如说合作、利他、财富、个人成就、智力和智慧、自尊、情商 、节俭、无所不能等等等等。我邀请大家从中选出三个词语,按照一二三的排序把它写在纸上,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只要是你想选择的就好。等到同学们选择完之后,我浏览了一下有一个发现,不少同学他所举重的是下面这几项:个人成就、财富、自尊、情商、善良、无所不能。选择好之后,我们进入了讨论环节,我们通过互动的方式,逐项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解。我在这里列举几个内容,比如说我们对个人成就的一个探讨,不少同学对商界的一些人物还是满怀欣赏的,比尔盖茨,乔布斯和一些商界大佬们他们的个人成就在财富上那是非常有表现的,都是跻身于某某排行榜上的人,可以说在财富上取得了很大的个人成就。在我们中国也有一位这样的老先生,他叫袁隆平,这位老先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用了自己一生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让人们都吃饱饭,让这个世界上挨饿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把这位老人家的发明成果进行变现,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他的财富积累又有谁能敌得过呢?袁隆平老先生,他追求的不是财富,在他肩上扛起来的是一份人间大义,是一份民族责任,他已经把自己的个人价值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中。像袁隆平老先生这样的人在我们中国文化脉络里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也是在我们中国文化当中人的境界由小我到大我的一个养成,有一句话可以把这个养成过程呈现得很清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一个人把自己修养到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深深地扎根在群体的大利益之中的时候,他的小我就开始慢慢地扩展为大我了,这是一个什么状态呀?这就是古往今来被我们所敬仰的仁人志士们拥有的状态,这样的人物同学们知道的并不比我少吧,比如说我们都十分崇敬的毛泽东,周恩来。我们看毛泽东,他在少年时代就能为受灾的穷苦百姓开自家的粮仓进行救助,周恩来他也是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这样的一个志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们都是把自我深深地融入了民族大利益的人,这种胸襟,这种气魄,这种人格境界,这就是我们五千年的中国文化锻造出来的。他们的个人成就永远都相关着我们民族的大利益,所以说在我们中国文化当中,财富从来就没有资格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我们在这里做一个拓展,同学们可以试想一下,有两个生命状态:一个状态是一个人把自己的利益和这个群体大众的利益能够连接在一起,另一个状态是一个人只是在自己的个人利益的这个小圈子里混来混去,算来算去,这两个生命状态哪个能量大?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肩负着整个民族的利益,开创了新中国,这是一份什么样的能量啊?所以当一个人能够把自己融入群体利益的时候,他的生命能量是最大的。你看我们中国文化,它能够把一个人的生命能量调动到一个最强的状态,当每个人都淬炼出这种生命状态,大家凝聚在一起,你说我们的民族它怎么会不强?而当一个人他从小我状态进入到大我状态的时候,他的灵魂能获得最大的自由,那什么是精神自由啊,它是一个人超越了物欲之后所能够拥有的人性上的一种解放,是我们灵魂上最大的一种自由。而且我们还可以再设想一下当一个人他把大众的利益当做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去践行的时候,大众和群体利益就高于了一切,这不是民主又是什么呢?在我们中国,民主它是我们中国文化所带来的最自然的一种人文生态。现在我请同学们来理解一下,在我们核心的社会价值观里有富强、自由、民主,这个核心的社会价值观来自于哪儿啊?对,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本质所在。
  现在让我们进入关于节俭的话题,我先邀请大家低头看一看自己脚上穿的鞋子,我留意到在学生们当中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我这还是保守的说,脚上登的都是耐克、阿迪、匡威,当然更大的品牌我也不认识,看完了自己的鞋子,我问大家:我们为什么要穿鞋呀?学生们说:“穿鞋为了走道。”“那你们为什么要穿耐克阿迪匡威这些牌子呢?”同学们停了一会儿,之后就有人发言了:“老师穿牌子是为了有面子。”“噢,那也就是说我们穿牌子鞋可以满足我们的两个需要,一个它满足了我们走路的需要,另一个它还满足了我们对面子的需要,所以被你穿在脚上的既是你的鞋,又是你的面子,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呀。”同学们都不说话了。这时候我跟大家分享了这么一件事儿,有一次我带着自己的侄女去超市买笔,那时候我的侄女还是个小学生,进了超市一看,哎呦,这笔的花样真是太多了,各种造型都有,可以说每一支笔都足以引发出孩子们对他的占有欲。而且卖价都很高,侄女看来看去,看得出来她是喜欢得不得了,最后我给她选了一包九块九十二支的笔。你可能会想,哎呦,你这当姑的也太抠门了。那我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因为我是在有意识地训练小家伙的一个能力,在物质需求面前,让她自己能够区分什么是她需要的,什么是她想要的。同学们可能会问,你分这干嘛呀?买笔是为了写字,能写字是它的一个需要,这个需要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它是一个现实层面的需要,而这个笔无论你把它做得有多好看,它和能写字这个实际功能都没有一点关系,这个好看只是让你在欲望层面上对它产生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想要的感觉,需要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现实层面的满足,这个东西对我有用,而想要它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欲望层面的满足,它满足了我对它喜欢的感觉。我们看当一个人,他能够做到不是我想要什么,那就得有什么,而是能够选择自己需要的,拒绝自己想要的。一个人能够理智的对待自己的物质需求,他是一个心智成熟的表现,这里包含着一个理性的判断现实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区分需要和想要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你就能远离各种欲望陷阱带来的风险,你就不会任由自己去花呀,借呀,闭着眼睛去买什么盒子呀,去给自己搞什么虚拟的装备呀。所以我们说节俭不是说你会省钱,而是你懂得了如何节制自己的欲望。一个节俭的人,我们从他身上看到的是克制和自律,而且懂得节俭的孩子,他都有能力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支出,因为他愿意用节省开支来体现自己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不允许自己乱花钱,也体现着他对父母辛勤付出的一份珍惜和回报。所以,节俭的孩子在情感功能上也很成熟,我们看节俭这个行为习惯,它对一个孩子的心理品质还是有很高的要求的。
  “现在我们再来聊一聊无所不能,都有谁希望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这时候,有不少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那么请你告诉我,现实生活当中,你见过的无所不能的人是谁”?同学们再一次陷入了沉默和思考。我告诉大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无所不能的。”这时候学生们的眼睛都瞪起来了。只不过这个无所不能,它是在我们刚刚出生的时候在我们每个人的婴儿期,所以说无所不能是小婴儿才有的一个状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小婴儿渴了、饿了、不舒服了,只要他一哭一闹,他的这些需求是不是都被妈妈们给满足了?小婴儿在这个时候就会感觉到,看我,我是无所不能的,整个世界都得围着我转,我说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但是随着他的年龄慢慢长大,他发现这个世界完全不是他想的那个样的,在很多事情面前,他都觉得自己其实是有所不能的。所以说一个人从无所不能到有所不能,这是一个心理的成长。现在我来请问一下同学们:“生活当中有没有让你们感到无所不能的事情啊?”“有,老师有多着呢,我想回家,回不了,得等两周”,那个又说:“我想考第一,我老是考不了。”也有同学说:“我老想让我妈给我换个手机,她就是不给我换。”“噢,原来大家有这么多的有所不能啊,但是在老师看来,同学们能够准时来到咱们的课堂,专心的投入我们的训练,这说明有所不能这个小家伙并不能干扰到你们,而且我还发现你们都采用了自己的心理策略,很好地应对了它,比如说那个想回家的同学,虽然你很想家,但是你更有意愿选择让自己成为一个遵守校规的学生,那个想考第一的同学,尽管你暂时还没能拿到第一,但是你在使用这个有所不能的激励让自己一直在努力,那个没换到新手机的同学,虽然你还在用着旧手机,但是你对妈妈的权利表达出了一个充分的尊重,老师现在能够从你们身上体验到一种很强的现实感,你们都那么有能力去接纳和处理现实当中的有所不能,感谢同学们,让我分享了你们成长的力量。”
  好,今天的分享呢到这里差不多就要告一段落了,实在没有办法把所有的主题跟大家在这里一一呈现。最后我想和大家共享一下,在我们训练课结束的时候,孩子们重新调整自己的选择出现的一个结果。出现的比较多的选项是:自尊、智慧、责任、个人成就、节俭。(本号内容均无任何实际指涉)

相关热词搜索:

下一篇:“学霸”怎么不学了?

评论排行